在厦门同安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里,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载触摸屏全贴合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套搭载自主研发五轴联动控制系统及智能视觉对位平台的设备,以微米级精度完成屏幕全贴合,占据全国车载触摸屏贴合设备市场的领先份额。从2008年三位创始人各投10万元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董事长陈勇庆带领力巨走过的17年,是一部“以预见破局、以技术立根、以应变成长”的专精特新进化史。

锚定细分赛道:在行业风口前预埋技术火种
“做设备不能追着订单跑,要盯着行业的未来走。”这是陈勇庆在创业初期就定下的准则。2008年力巨成立时,恰逢智能手机普及浪潮,触摸屏需求激增,但国内贴合设备技术滞后。陈勇庆果断聚焦3C电子屏显领域,从基础点胶贴合设备切入,成为早期屏显企业的核心设备供应商。
真正的转折始于对技术趋势的精准预判。在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刚露端倪时,陈勇庆敏锐察觉这将是行业刚需,当即斥资200万元组建研发团队攻关。当同行还在观望时,力巨已成功推出指纹识别组件点胶贴合设备,迅速抢占市场空白。但手机行业的快速迭代很快让这款设备进入冷却期,这次经历更坚定了他“提前布局”的策略——在分析行业走向后,他将目光锁定高精度窄屏框技术,提前研发侧边涂胶设备,最终与2017年苹果“刘海屏”的技术需求完美契合,一举成为高端屏显设备的标杆企业。
这种“提前半步”的战略贯穿始终。通过对水胶全贴合工艺技术的预判,联合瓦克等国际胶水商,力巨提前展开了对水胶全贴合工艺的攻关;在车载电子崛起前夜,其自主研发的水胶全贴合设备已完成技术验证,最终实现车载触摸屏贴合生产线销量全国第一的突破。陈勇庆的逻辑清晰而坚定:“技术储备要走在市场爆发前面,等需求来了再动手,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深耕核心技术: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能力构建
专精特新的“专”,在力巨体现为对核心技术的极致打磨。陈勇庆深知,设备制造的竞争力终究要回归技术本身,因此力巨始终将研发放在首位,逐步突破运动控制、智能视觉定位、流体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
五轴联动技术的攻克是力巨的“技术名片”。为解决复杂曲面精准定位作业的难题,陈勇庆带领团队耗时两年攻关,将五轴联动控制与智能视觉定位技术整合为模块化系统,实现生产从上下料到精准组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定位精度达到行业领先的微米级。这种技术突破不仅体现在单一设备上,更延伸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针对不同行业产品的工艺技术需求,力巨构建起模块化数据库,通过“搭积木”式组合实现快速选型匹配,既能满足3C电子的精密需求,也能适配新能源、生物医药、AR眼镜等领域的定制化场景。
技术护城河的构建离不开持续投入。即便在行业周期波动期,力巨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保持高位,累计形成覆盖设备硬件、控制软件、工艺方案的完整技术体系。截至2025年,其产品已从单一的点胶设备扩展到贴合、检测、贴装等全系列自动化装备,服务于海内外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头部企业,用技术实力诠释了“专精特新”中“精细化、新颖化”的核心内涵。
顺势而变:从3C赛道到多领域生态延伸
“当一种技术大家都能做时,必须主动求变。”陈勇庆的“变与不变”哲学,是力巨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不变的是对精密制造的坚守,变的是赛道选择与业务边界的拓展。
在3C行业竞争加剧时,陈勇庆果断启动“赛道拓宽”战略,将技术优势延伸至车载电子、新能源、AR/VR等领域。凭借在屏显贴合领域的技术积累,力巨快速推出车载触摸屏全贴合生产线,精准契合汽车智能化浪潮,成为京东方、天马、德赛西威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实现“车载屏设备销量全国第一”的突破。同时,其研发的退运电能表分拣维修流水线,成功应用于深圳供电局等项目,将自动化技术拓展至电力设备运维领域。这种“核心技术+多场景应用”的布局,让力巨摆脱了单一行业周期的影响。
业务模式的升级同样体现着“应变智慧”。从早期的设备制造商,到如今的“定制型工业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力巨不仅提供设备,更深度参与客户的生产流程优化。陈勇庆提出“开放模块化技术”理念,将自主研发的核心模块共享给同行,通过收集行业需求反哺研发,形成“技术输出—需求反馈—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在产业链中构建起独特的生态价值。
经营初心:以客户价值定义企业坐标
“设备卖出去只是开始,解决客户的工艺痛点才是根本。”陈勇庆的经营理念,渗透在力巨的每一个环节。力巨始终以苹果、华为、三星等行业领军企业的需求为标杆,倒逼自身技术升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创新往往引领行业潮流,跟上它们的节奏,就等于站在了行业前沿。
这种对客户价值的极致追求,转化为全链条的服务能力。从前期的工艺调研、方案设计,到中期的设备定制、现场调试,再到后期的运维升级,力巨建立起“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每个客户建立专属工艺档案。针对不同胶水特性与生产场景,工程师可快速从模块化数据库中匹配解决方案,实现“按需定制、快速交付”,客户复购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在企业内部,陈勇庆倡导“以专业立身”的文化,鼓励研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像客户一样思考工艺难题”。这种“客户导向+技术驱动”的文化基因,凝聚了一支核心技术团队,其中多人参与过中国第一台点胶机的研发,成为力巨持续创新的人才基石。
从3C行业的追随者到多领域的引领者,从10万元初创到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陈勇庆带领厦门力巨走出的,是一条典型的专精特新成长路径:以精准预见抢占赛道先机,以核心技术构建竞争壁垒,以顺势而变拓展成长空间,以客户价值夯实发展根基。正如他始终强调的:“小巨人的巨,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在细分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在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浪潮中,这份“专而精、新而强”的坚守,正是厦门力巨持续领跑的核心密码。
